http://feb1990.blog.163.com/blog/static/956967220128148527434/
粵語尋根…(2)
上回駁斥了廣州市中學教材中的謬論,證明了粵語不僅沒有“不文明”,反而是繼承了古漢語典雅之大成,同時又有自身演變進化的語言。然而廣東話之妙又何止於此?不過在繼續探索之前,容我先說點趣事。
閒來無事,經常上網閒逛,愛用粵語白話文(書面粵語)談天,有人留言“看不懂啊!” (看不懂就過主啦,留言有個屁用?買了本梵文書,難道還要在書的封底寫上“看不懂啊”嗎?) but anyway,這時總有閒著沒事幹的人跳出來把內容給他翻譯一遍,然後對方突然少先隊輔導員上身,告訴我們“说粤语是不对的行为”,我說關你X(編按:七十小袐書是優雅女生)事。他問:“x(編按:七十小袐書是優雅女生)”是什麼?我說:反正是你沒有的東西。
然後他又退一步,換一副民主派氣魄,彷彿剛從秦城監獄出來似的,曰:“广东话和上海话都是方言,大家互相体谅啦。” 不好意思,光這句話我就不同意。除了因為我已經多次表示廣東話不是方言(見《粵語:方言還是語言》)外,我也很介意你把廣東話和上海話放在一起。你認為上海話是方言,你的事,請不要亂拉廣東話下水。
廣東話有七千萬使用者,上海話有沒有?Siri 可用廣東話對話,上海話行不行?Google 可以用廣東話語音搜索,上海話能不能?廣州地鐵想取消粵語報站,引起強烈民意反彈,上海地鐵從建成到現在有沒有用過吳語報站你知道嗎?廣州電視臺要換成普通話,萬人上街,你敢不敢?
現在一些有心人想復興上海話,可惜按照大陸的政治、文化形勢,定必是不了了之。(這也是為何我們要守住廣東話之防線,皆因一旦被打壓,就難有出頭天)所以我批評:上海話走到今天,純屬自甘墮落。有上海人不高興了,罵起來:“你什么意思!你给我说说,上海话怎么就自甘堕落了!” 我沒有回答,因為他這句第一自然反應,已經是自甘墮落的最佳證明。若有人罵廣東話,我才不會“你什么意思”,而是張嘴先來句:“你XXX(編按:七十小袐書是優雅女生)!”
你看,這就是“自甘墮落”與“自強不息”的區別。
1. 躝斯趌路
既然上面罵了人,我們就先從罵人用語來證明廣東話之溫文爾雅~ 躝斯趌路,現在許多青少年都錯寫成“躝屍趌路”,其實是不對的。更有甚者,連中文都不會寫了,殘桓斷壁的 “lan 尸 gut 路” 慘不忍睹。一個一個字解釋吧:
躝(laan1);普通話說“你给我滚!” 粵語作“你同我躝!”,看上去翻譯無難度,實則不然。《廣韻》:躝,踰也。這個“踰”和“逾越”的逾相通,即越過之意。在廣東話裡取左邊形,右邊聲,即“爛足”意。足都爛了(小腿斷了),就祗能在地上爬了。所以是“爬過”的意思,和普通話的“滚”還是有一點區別的。叫你爬著走,意思是你和動物無異,非常聰明的貶低手法。另有“躝癱”(laan1 taan2)一詞,罵人又躝,又癱,連四足爬行都不是了,而是像蟲子一樣蠕動。
斯(si1);《爾雅·釋言》:斯,離也。《詩·軰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斯”的意思是分離、斬斷與某人的聯繫,英文叫“slash the nexus”,管寧與華歆割蓆斷交的故事最為形象。(BTW,“割蓆”這個詞在粵語中還保留著)
趌(gat6);《集韻·正韻》:激質切,音吉。走意。《說文》:趌缨,怒走也。快快離開,不要回來,“好行唔送”是也。
四個字合起來,便是:我和你不是朋友(斯),請用最快的速度(趌)順著這條(路)像畜生一樣爬走(躝)。許多人(特別是廣東人自己)以為用“躝斯趌路”罵人很粗俗,是“不文明行为”,錯。一個四字詞的涵義如此豐富,罵人不帶髒話,每個字都有文縐縐的出處,實乃妙絕。
2. 譖氣
法國哲學家 Paul Ricoeur 在其1981年著作《Hermeneu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中,指出人類文化其實不可記錄,因為永遠處於變化當中。廣東話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經變得和古中文不大一樣了,“譖氣”便是一例。現在許多人寫成“唚氣”或“噚氣”,其實本字為譖(cam3)。有兩個意思,一是流言蜚語,《詩·小雅》:譖言則退。一是通僭,《釋文》:譖本亦作僭。廣東話的“僭”意思就和古文不一樣了,並非“假”的意思,而是指多餘。比如香港高官都喜歡“僭建”。如此一來,“譖氣”就是說氣特別多。接近但不等於廣東話另一個俗語“長氣”。
3. 土耷
這個字最易解釋,卻最難用電腦打出。許多人用近音的“噠”“撻”代替,其實本字乃土字加耷字。《集韻》:德盍切,音搨。地之區處。廣東話用法與古文一樣,是土地專用的量詞,“一土耷地”“嗰土耷地方”等等。不加名詞也可以獨用,“火燒連環船,燒埋我嗰土耷”。
4. 周星馳教中文
既然上面說到了“燒”這個字,不禁令我想起周星馳在其《唐伯虎點秋香》裡的知名歌曲《燒雞翼,我鍾意食》。為什麼是“燒雞翼”而不是“烤鸡翅”?簡單的一句歌詞就帶出了粵語傳承的正統中文。
燒(siu1);古漢語裡沒有“烤”字,把食物置於火焰上方的烹飪方法,英語是 grill、broil 或者 barbeque,統統用“燒”字。這點從日文裡也能見到,比如 鐵板燒(Teppanyaki),照燒(Teriyaki)。沒有“鐵板烤”這個說法的。普通話說“烤糊了”,廣東話是“燒燶咗”。粵菜有 叉燒、燒肉、燒鵝、燒鴨等等,改名叫“叉烤”行不行?止增笑耳。北方話受胡人影響,多了“烤”這個番邦字,北京烤鸭。為什麼說是番邦字?你去街角問那個圍著火爐撲扇子的新疆人,他賣的是啥?“烤羊肉串”是也。
翼(jik6);翼和翅在古文裡都有,似乎無甚分別,《漢書·翟方進傳》:翅翼雖傷,不避也。然而又能見到翅翼分離的例子,比如《鹽鐵論·西域》云:故群臣議以為匈奴困於漢兵,折翅傷翼,可遂擊服。可見“翅”表示羽毛,而翼則表示骨肉皮等實在的部分。“展翅”便是羽毛伸展長齊的意思。折翅傷翼 = 羽毛折斷、翅膀受傷。飛機有“機翼”而沒有“機翅”,乃是因為飛機身上不長毛的緣故。至於周星馳吃的這個……當然是雞翼啦,你見過有人吃帶毛的“雞翅”嗎?(廣東話經過發展,“翅”作食物時有另外含義,見這篇文章)
P.S.我發現粵語、日語、韓語這些收古漢語影響的語言,“萬”字(ten thousand)的讀音都一樣。廣東話:萬(maan6)。日語:万(man)。韓語:?(man)。祗有北方官話讀成“wan”,頗有種 麥當勞 變 万代福 的感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