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的【天安門之舊魄新魂】其中一篇寫一個避難男學生在田野遇上一個避難女學生。女學生正被兩個當地人按在地上,他們要強姦她。當地人吃定了女學生,男學生護花不果,只能乾看著女學生慘遭輪姦。
這可能只是一篇創作。但六四秋後算賬,出了幾多冤案,學運參與者流了幾多不必要的血淚,卻一定難以想像。
我希望平反六四,給生者死者一個交待。
相關舊文:
2007 2007
2006
星期一, 5月 31, 2010
星期日, 5月 30, 2010
星期四, 5月 27, 2010
Werther effect and the copycat suicide
Werther Effect「維特效應」源自指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小說發表後,整個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好幾個國家將《少年維特之煩惱》列為禁書。
學者 Kenneth Bollen 和 DP Phillips 以《維特效應與思想傳染》追踪各種形式的「維特效應」並發現轟動的自殺事件報導與報導所涵蓋的地區的自殺率,有正向關係。
似乎一些內心痛苦的人,看到別人自殺身亡消息後,就啟發了自殺念頭,效仿進行自殺。可能是內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內心痛苦的人採取了自殺的形式,他也就認同了這種消除痛苦的手段。
研究指出每次轟動性自殺新聞報導後的兩個月內,自殺的平均人數比平時多了五十八個。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一次對自殺事件的報導,都殺死了五十八個本來可以繼續活下去的人。
自殺跟抑鬱一樣,是會傳染的。而渲染,令傳染越演越烈。
學者 Kenneth Bollen 和 DP Phillips 以《維特效應與思想傳染》追踪各種形式的「維特效應」並發現轟動的自殺事件報導與報導所涵蓋的地區的自殺率,有正向關係。
似乎一些內心痛苦的人,看到別人自殺身亡消息後,就啟發了自殺念頭,效仿進行自殺。可能是內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內心痛苦的人採取了自殺的形式,他也就認同了這種消除痛苦的手段。
研究指出每次轟動性自殺新聞報導後的兩個月內,自殺的平均人數比平時多了五十八個。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一次對自殺事件的報導,都殺死了五十八個本來可以繼續活下去的人。
自殺跟抑鬱一樣,是會傳染的。而渲染,令傳染越演越烈。
星期三, 5月 26, 2010
星期六, 5月 22, 2010
Boutique Boulevard
在置地樓上上班的朋友說上星期五晚置地廣場一片熱鬧,噴水池旁擠滿人,半空又有女空中飛人表演。我便告訴他那乃是 Hong Kong Land 及 French Chamber 舉行的 Boutique Boulevard 活動,當晚我也 on the guest list,所以八時至九時我亦忙裡偷閒,參加了一些活動。
當晚中環化身節日城市, Chater House 的人體彩繪女郎以意態撩動遊人, Alexandra House 的費明哥舞者長裙飛揚。賓客人人手戴紫色手鐲,啖著美酒,笑意盈盈。我穿一條米色連身裙,腳踏四寸高跟鞋,嘴裡含著從 Marc Jacob 店裡得來的嬌艷欲滴的焦糖士多啤梨,幾可忘憂。
我到鐵芬尼去,店內有豎琴手及長笛樂師表演。我把我的綠寶石項鍊交給店員清潔,店員笑說現在都祖母綠善有出產,這項鍊千金不換。我飲盡手中琥珀色香賓,微笑不語。
是我好像什麼都有,但我並不妥當。我發現我還是稍欠安全感,所以生活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把我嚇成驚弓之鳥。
我想我的前路是一條 boulevard,我不想再玩尋幽探秘的遊戲。
當晚中環化身節日城市, Chater House 的人體彩繪女郎以意態撩動遊人, Alexandra House 的費明哥舞者長裙飛揚。賓客人人手戴紫色手鐲,啖著美酒,笑意盈盈。我穿一條米色連身裙,腳踏四寸高跟鞋,嘴裡含著從 Marc Jacob 店裡得來的嬌艷欲滴的焦糖士多啤梨,幾可忘憂。
我到鐵芬尼去,店內有豎琴手及長笛樂師表演。我把我的綠寶石項鍊交給店員清潔,店員笑說現在都祖母綠善有出產,這項鍊千金不換。我飲盡手中琥珀色香賓,微笑不語。
是我好像什麼都有,但我並不妥當。我發現我還是稍欠安全感,所以生活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把我嚇成驚弓之鳥。
我想我的前路是一條 boulevard,我不想再玩尋幽探秘的遊戲。
星期四, 5月 20, 2010
信我啦
男人跟女人是不同的動物,管理風格有所不同,理所當然。有一位男上司習慣大刀闊斧,其言也一矢中的,斬釘截鐵得狠,我非常欣賞。他主持大型搬遷計劃時跟我說:「搬影音系統呢,其實無咩大不了,好似搬屋咁,由衣度搬去果到;要花精神不是那些 end to end 的東西,而是呢架電視和果d 週邊設備既聯系,千絲萬縷呀。」
九萬幾個人萬幾條team十萬幾個jobs,為什麼大家都會睇這位男上司頭,佢一聲令下,其他人一呼百應。
這是信任。這是leadership。
信任的結果可以是一呼百應,但建立信任,卻一定不是齋叫便能夠達標。
大家信任男上司,建基於他在事前的溝通中,對各部門工作和其之間千絲萬縷
九萬幾個人萬幾條team十萬幾個jobs,為什麼大家都會睇這位男上司頭,佢一聲令下,其他人一呼百應。
這是信任。這是leadership。
信任的結果可以是一呼百應,但建立信任,卻一定不是齋叫便能夠達標。
大家信任男上司,建基於他在事前的溝通中,對各部門工作和其之間千絲萬縷
星期三, 5月 19, 2010
The letter S
Letter "S" is often used at the end of an English word to denote the plural, for example, lovers.
Following "A" and "E", "S" appears to be the 3rd most popular consonant.
Many negative words contain the letter S, such as slaughter, sad or smithereens. Meanwhile, some other words with a meaning of hope such as save or survive, also begin with "S".
The letter S might be a letter of a two-sides coin.
Both my given and family names start with "S". Will the letter S do me good or bad?
Thank you for the pendant. A great choice which ends up a lovely gift on a enjoyable night.
Following "A" and "E", "S" appears to be the 3rd most popular consonant.
Many negative words contain the letter S, such as slaughter, sad or smithereens. Meanwhile, some other words with a meaning of hope such as save or survive, also begin with "S".
The letter S might be a letter of a two-sides coin.
Both my given and family names start with "S". Will the letter S do me good or bad?
Thank you for the pendant. A great choice which ends up a lovely gift on a enjoyable night.
星期六, 5月 15, 2010
情陷夜中環
親愛的公司,我當然試過清晨五時返黎收report,但我未試過如此般做 report 做到清晨五時才離開。是因為我笨嗎?
親愛的公司,我當然試過仆街,但我未試過在中環仆街。是因為我笨嗎?(嗚嗚我膝頭都擦傷了。)
親愛的公司,我老闆叫我對細微數字太死心眼,但我對未能 reconcile 的數據非常之看不順眼。是因為我笨嗎?
嗚,我想打人。
親愛的公司,我當然試過仆街,但我未試過在中環仆街。是因為我笨嗎?(嗚嗚我膝頭都擦傷了。)
親愛的公司,我老闆叫我對細微數字太死心眼,但我對未能 reconcile 的數據非常之看不順眼。是因為我笨嗎?
嗚,我想打人。
星期四, 5月 13, 2010
星期四, 5月 06, 2010
白夜行 びゃくやこう
是我所看過最陰黯的日劇了。
Wai Lim 說我有個很壞的傾向,就是在傷感時把傷痛放大,越放越大,結果走不出去。
我一向以為這是一種沉溺,硬幣的另一面是熱情。但可能並不如此,沉溺就是沉溺,沉下去不單溺死自己,也把關心自己的人捲入漩渦;而熱情,是另外一個我。
幸好有你罵醒我。
沉溺的日子,我花了一整天把十一集的日劇【白夜行】一口氣看個完。這是兩個共生者的故事,邪惡之至。看畢心裡很不舒服,霎時想起中四那年跟中文老師林太聊【活著】,老太太叫我這種不知是否悲劇的悲劇故事以後還是勿要看......但我到底是犯賤,而且任性。
我不明白當年每週在電視追看【白夜行】的觀眾的心理。這樣深沉而恐怖的故事,直指人性最陰森之處,一點也不 entertaining。今天進電影院看電影版的是一 tick 過,但當年守在電視前貢獻收視的日劇觀眾可是週而復此地看了十一個星期。為什麼?是一種旁觀他人的痛苦所帶來的快感嗎?
不過製作人真有勇氣,拍這樣的電視劇,把人的邪惡赤裸於人前。
題外話,我喜歡福田麻由子的臉頰,不笑的時候倔強,笑的時候溫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