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22, 2008

烽火臺

是日明報副刊說烽火臺。

我念大學時十分潛水。從頭到尾,我一個 O function 都沒有參加過。但大學或時代的烽火,並非與我無關。打個比喻,如下:


天天飛揚先生是我在大學時代喜歡一同吹水的朋友之一。畢業後,我們見面聚舊,他會問我:「喂,你現在的理想是什麼?」。他週日結婚,星期四我們吃最後的午餐。我問他「喂,你現在的理想是什麼?」,他有那麼千萬分之一秒的呆滯,然後極其自然地說:「都有既~」,跟著便低頭繼續吃他的海鮮飯。

青春小鳥一去不復返。

又引述黎堅惠之言:青春不在於皮光肉滑,而在於隨心所欲,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真善美。

突然又想起蘇鑰機教授在知道剛畢業的我希望投身 ngo 時,介紹了樂施會的一位副(or 助理?)總幹事給我認識,讓我去打探一下在 ngo 工作,會是什麼的一回事。現在想起來,才明白教授的心意。

又當然,我當年,不聽老人言。

星期六, 11月 15, 2008

看房子-西西的奇趣建築之旅

誠然一如黎堅惠所說,建築空間影響人的心情。

剛出來社會工作不久,我在新浦崗上過一個月的班。那是一棟生長在林林工廠大廈的夾縫中的丁級商業大廈。辦公室是一層中的小小一隅,幾近封閉的一個單位。辦公室唯一的窗戶,在女MD的房間。

那時上班我便常常有凄涼的感覺,好像一個居港的越南船民,不見天日之餘,住處是三層碌架床的中間一層,連夜來輾轉反側也要畏首畏尾,怕驚動了不相干的旁人。